在细雨中呼喊

我不再装模做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

在细雨中呼喊

【内容简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欢乐和苦痛,细腻地刻画了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发出来的愤怒是在弥留之际;名叫孙广才的父亲又是如何骄傲地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彻头彻尾的无赖,他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绊脚石;家中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暂地有过重叠,随即就又叉向了各自的方向。无赖的父亲、沉默的母亲、平庸的哥哥、对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每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卖力于自己的人生表演。而“我”则在这一出出家庭闹剧中孤独地成长,像小动物一样观察世界,试探同类,艰难地理解家庭、爱和生命的含义。

叙述者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精妙无比,文学的光芒闪耀四射。这是一部少年心灵成长史,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作者简介

余华

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2022年)等。

相关图书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怪”是对规范的偏离,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规范的质疑和挑衅。正是这种“怪”会让人质问:规范是如何形成的?规范之所以成为规范的机制是什么?规范不正是在奠定自己的建制的时候对偏离它的东西进行压制吗?
饮食的迷思
数据、文献、项目进展等方面增订上千处。中文版亦提升了翻译,增附术语译名表。
翻译的危险
本书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让他们的人生沉浮与使团出使交织在了一起,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
帕索里尼的电影
在这本简洁而饱含情感的书中,格林阐明了帕索里尼成为重要人物和显著异端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初老的女人
女学生们都化妆。很多孩子觉得不化妆就不能见人。我想告诉她们:没这回事!想怎么见人就怎么见人。 我戴胸罩。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理所当然。年轻时我不戴。也许时代空气便是如此。我想过乳头会不会激凸,不过再一想,有谁注意这个呢?心一横就不戴了。
终了之前
作家应当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公正见证者,应当具有说出真相的勇气,敢于起身和任何被个人利益蒙蔽、无视人类神圣性的官僚主义做斗争。作家应当时刻做好准备,迎接“见证者”一词的词源学释义赋予他们的身份:“殉道者”。